• slider image 58
:::

1-2 虎井沉城

虎井沉城

『龍門鼓浪、虎井澄淵、香爐起霧、奎壁聯輝、案山漁火、太武樵歌、西嶼落霞、南天夕照。』

這是晚清澎湖有名的八景,可是事過境遷,其八景除了西嶼落霞,其他已無遺跡可尋。其中虎井澄淵一景,到現在仍為一般人所樂誦,關於虎井沈城的來龍去脈,其中雖有些是神奇的傳說,並沒有歷史資料可稽,不過我們且姑安聽之。

虎 井,屬馬公市,離馬公港水程二十浬,島民以漁為生,生活清苦。昔日交通不便,島民均仰賴土生土長一些雜糧及打魚充腹度日。不過虎井因位居馬公港,外形險 要,外患要進攻馬公,必先經過虎井,因此歷朝守將曾建議朝廷,獲准在虎井島上設置重砲,以防外敵,並且在虎井島的周圍作了一個圍城,城垣是糖水調灰,因此 非常堅固。

相傳,明末賊寇侵犯,曾築砲樓於蒔裡海邊,日夜攻打虎井。當時福建巡撫南居益亦遣兵攻打時裡賊城,但海賊高文律堅守不退,這時惱火了明朝官軍,以重砲火藥轟擊,經過一天一夜的轟打後,堅強如鐵的城牆亦就經不起這種無情的轟擊,而整個城樓就傾倒入海了。

虎井與蒔裡,僅有一水之隔,傳說中的虎井沈城在虎井島東南海中,現在的沈城就是昔日沈沒入的外寇城樓了。

虎井沈城週圍約數十丈,呈磚紅色,平常風狂浪湧,船行其上,波動不堪。但每當秋季,水澈波澄的時候,當地善於潛水的漁人,均成群結伴潛游沈城,沈城磚呈殷紅,堅堞壁立,雖然隱隱可數,他們或立城垣上或賞奇珍魚類,此一美麗沈城,實是海底一大奇觀。

不過,關於沈城,另有一種傳說:

清 道光年間,澎湖苦旱成災,外地接濟困難,島上飢民端賴野菜充飢。饑荒一直鬧了十二年之久,直到清道光二十四年澎湖才子--雙頭掛籍的蔡廷蘭考中進士後,才 消除了這綿延十二載的苦旱。澎湖列島文化低落,在芸芸眾生之中,蔡廷蘭能夠連中三試,而殿試考取進士,實不簡單。因此玉皇有鑑於此,對澎湖這個偏處海域的 列島能夠出了一個進士,必須讓島上居民挨餓而後享福,因此才造成了澎湖列島的十二載旱荒。

同時,海龍王也認為澎湖地小福薄,不該有這種人才的造就,而遣兵調將,呼風作雨,把一座美麗堅固的虎井城移山倒海,整個的移到海底了,如今這個沈城經過數百年的變遷和海水的沖擊,已被摧毀殆盡,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,留供後人憑弔。

虎井島附近海面的潮流,每當冬季或季風期間,浪濤洶湧,如萬馬奔騰,而暗礁密佈,僅一蜿蜒水道可供航行船隻,不諳此一水道的人,均不敢冒然而入。在此水道觸礁擱淺的船隻屢見不鮮,數百年來埋身海底的冤魂,已不知凡幾。

在 一百多年前,曾有一艘閩船途經此處時,當春夏之交,東北季風猛烈,而船上的司舵者,不諳水性,而又疏於防範狂風大浪的侵襲,雖然全船二十幾個人同心合力, 企圖挽回危境,但仍掙脫不了噩運的襲擊,終於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搏鬥後,全部都葬身海底了。二十幾條冤魂不散,輕飄飄的來到閻羅王的跟前,訴說冤由,閻羅王 覺得他們確是一群無辜的受難者,因此奏請玉皇特赦這二十幾條生命,讓他們有一個安棲之所,閻王即向玉皇稟明:虎井島暗礁密佈,途經該處的商船擱淺傷命者時 有所聞,為使船隻在海上航行時獲得安全,請將這二十幾個人派遣於該處,日夜巡邏導引船隻航向安全地帶,並以沈城做為他們安身之所。

此後,航行經過此處的船隻,每當風雨狂作的時候,總可以看見海面上燐火熒熒,而船隻均以為是鬼火而走避繞道,這就是那二十幾條生命捐軀換來為航行船隻安全保障的義行。

時過幾百年,歷史上的遷移,一些為後人所傳誦的遺跡,幾乎已不復存,不過虎井沈城的遺事,卻永留後世的腦海中,而為大家所樂道。

找個時間,讓我們一起去一探究竟吧!


:::

空氣質量指數(AQI)

Magong的即時空氣品質
2024年04月19日 23時15分
91
空氣質量可接受,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
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活動
空氣質量可接受,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

成語隨時背

   ㄧㄢ ˊ ㄐㄧㄡ ˇ ㄉㄧㄥ ˇ
形容說話具有決定性的作用。(鼎,古代國家的寶器)

虎井國小QR Code

http%3A%2F%2Fwww.hjps.phc.edu.tw%2Fmodules%2Ftad_book3%2Fpage.php%3Ftbsn%3D1%26tbdsn%3D3